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22 19:33:34


说课稿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老师所讲内容中的重点知识,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了,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涉及第二节第一部分物质的量。本课时内容排在高中教材如此靠前的位置,足见其重要地位。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整个教学,它属于“工具性”概念, 学生在今后几乎每一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所以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难懂,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类比推理、归纳推理,辩证逻辑思维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使用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的出现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和微观的完美结合。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摩尔,以及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二、说学情

本节课学习合作伙伴是我校高一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高中自主学习方法的应用、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讲练结合: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四、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实际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法、合作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穿插我对重难点的处理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教学内容的实施;3.深入引导,总结提高;4.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节课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认知水平又比较低,所以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强直观性教学。所以,创设情景,非常重要。

情景1:走进生活中的计量。

一双筷子 一打铅笔 一箱啤酒

接着引出对于外观越小的物质比如说大米和大头针,我们就很少说买多少粒大米,我们一般说买多少斤大米,再比如我们很少说买一个大头针,我们一般都说买一盒大头针。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来计量较方便。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

情景2: 逐步抽象,揭示本质。越小的物质,小到极致,就是我们的微观粒子。设问一滴水中到底有多少个水分子呢?给出学生一个数据并生动的描述它的大小。

设计意图:水大家很熟悉,这一情景的创设与原有的旧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新知识最容易被同化,理解和接受。学生自然会感觉到描述微观粒子采用集团计量,势在必行,问题继续推进:多少个作为一个集团合适呢?一个集团又应该称为什么呢?继续推进, 我们必须引入一个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引入今天的课题,物质的量。

2、教学内容的实施

(1)物质的量概念的讲解: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它包括物质的量概念的由来,七种基本物理量放在一起类比,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其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新引进的物理量与所熟悉的物理量时间、长度、质量及其单位放在一起产生类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降低了心理难度。

(2)摩尔作为物质的量单位的讲解:包括简称,符号,由来。通过对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来引出摩尔的标准。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老师给出一个c原子的质量学生自己计算出1mol粒子大约含有的个数。在使用摩尔为单位时所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

1.自己计算出问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定和数据的印象。

2.让学生感觉到:其实每一个物理量或数据的出现,都是为了方便,人为规定的。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讲解:由来,符号,单位,近似值,总结其与1mol粒子的粒子数 与0.012Kg12C中所含原子数的关系。自然地感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大小。

教学意图:讲述阿伏加德罗这位学者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化学史,激发他们潜在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4)最后来一组简单的计算探究题,学生做完后,自己推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推导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增加学生学的成就感和信心。

3、深入引导,总结提高

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本节课介绍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概念及相互关系。知道了物质的量是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基本物理量。对本节内容作一个简要回顾。重温一下三个名词,一个公式,并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使知识条理清晰。)

4、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基本概念的构建基本完成。趁热打铁,来几组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练习的难度要控制得简单、直接、明了。题目中所涉及到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和计算公式都有所考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概念的学习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以前研究物质量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重新构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来讨论化学变化中的量变关系的知识网络。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2.注意:是一个物理量,专用名词,不能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简称 摩,符号 mol

1.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原子核里含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2.注意点:(1)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来说明宏观物质

1mol小米( 错 )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名称或化学式

1mol氢( 错 )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 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符号: NA;单位是:mol-1; 近似值:6.02×1023

四、物质的量== 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N/NA

物质的量是表示微粒的集体,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质量 (宏观) 物质的量 粒子数(微观)

0.012Kg12C 约为6.02×1023个C

上文是学大教育网精心为大家准备的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希望我们能够从阅读说课稿中获得进步,更多的说课稿请关注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